2008年7月20日 星期日

《國語》

《國語》

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史著作。

記錄了周朝王室和魯國、齊國、晉國、鄭國、楚國、吳國、越國等諸侯國的歷史。上起周穆王西征犬戎(約前947年),下至智伯被滅(前453年)。



關於國語的作者是一個頗具爭議的問題。

自古至今學界多有爭論,現在還沒有形成定論。

司馬遷最早提到國語的作者是左丘明,其後班固、劉知幾等都認爲是左丘明所著,還把國語稱爲《春秋外傳》。

但是在晉朝以後,許多學者都懷疑國語不是左丘明所著。

直到現在,學界仍然爭論不休,一般都否認左丘明是國語的作者,但是缺少確鑿的證據。

普遍看法是,國語是戰國初期一些熟悉各國歷史的人,根據當時周朝王室和各諸侯國的史料,經過整理加工彙編而成。

左丘明可能參與了其中的工作。



共21捲。

周語3捲

魯語2捲

齊語1捲

晉語9捲

鄭語1捲

楚語2捲

吳語1捲

越語2捲

國語按照一定順序分國排列,在內容上偏重於記述歷史人物的言論。

這是國語體例上最大的特點。



評價

國語在內容上有很強的倫理傾向,弘揚德的精神,尊崇禮的規範,

認爲“禮”是治國之本。

而且非常突出忠君思想。



國語的政治觀比較進步,反對專制和腐敗,重視民意,重視人才,

具有濃重的民本思想。



國語記錄了春秋時期的經濟、財政、軍事、兵法、外交、教育、法律、婚姻等各種內容,對研究先秦時期的歷史非常重要。

申胥諫許越成

申胥諫許越成    國語
  吳王夫差乃告諸大夫曰:「孤將有大志於齊,吾將許越成,而無拂吾慮。若越既改,吾
又何求?若其不改,反行,吾振旅焉。」
  申胥諫曰:「不可許也。夫越非實忠心好吳也,又非懾畏吾兵甲之彊也。大夫種勇而善
謀,將還玩吳國於股掌之上,以得其志。夫固知君王之蓋威以好勝也,故婉約其辭,以從逸
王志,使淫樂於諸夏之國,以自傷也。使吾甲兵鈍獘,民人離落,而日以憔悴,然後安受吾
燼。夫越王好信以愛民,四方歸之,年穀時熟,日長炎炎。及吾猶可以戰也,為虺弗摧,為
蛇將若何?」
  吳王曰:「大夫奚隆於越,越曾足以為大虞乎?若無越,則吾何以春秋曜吾軍士?」乃
許之成。
  將盟,越王又使諸稽郢辭曰:「以盟為有益乎?前盟口血未乾,足以結信矣。以盟為無
益乎?君王舍甲兵之威以臨使之,而胡重於鬼神而自輕也?」吳王乃許之,荒成不盟。

諸稽郢形成於吳

諸稽郢形成於吳    國語

  吳王夫差起師伐越,越王句踐起師逆之。大夫種乃獻謀曰:「夫吳之與越,唯天所授,
王其無庸戰。夫申胥、華登簡服吳國之士於甲兵,而未嘗有所挫也。夫一人善射,百夫決拾
,勝未可成也。夫謀必素見成事焉,而後履之,不可以授命。王不如設戎,約辭行成,以喜
其民,以廣侈吳王之心。吾以卜之於天,天若棄吳,必許吾成而不吾足也,將必寬然有伯諸
侯之心焉。既罷弊其民,而天奪之食,安受其燼,乃無有命矣。」

  越王許諾,乃命諸稽郢行成於吳,曰:「寡君句踐使下臣郢不敢顯然布幣行禮,敢私告
於下執事曰:昔者越國見禍,得罪於天王。天王親趨玉趾,以心孤句踐,而又宥赦之。君王
之於越也,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。孤不敢忘天災,其敢忘君王之大賜乎!今句踐申禍無良,
草鄙之人,敢忘天王之大德,而思邊垂之小怨,以重得罪於下執事?句踐用帥二三之老,親
委重罪,頓顙於邊。

  「今君王不察,盛怒屬兵,將殘伐越國。越國固貢獻之邑也,君王不以鞭箠使之,而辱
軍士使寇令焉。句踐請盟:一介嫡女,執箕嶹以(日亥)姓於王宮;一介嫡男,奉槃匜以隨諸
御;春秋貢獻,不解於王府。天王豈辱裁之?亦征諸侯之禮也。

  「夫諺曰:『狐埋之而狐搰之,是以無成功。』今天王既封植越國,以明聞於天下,而
又刈亡之,是天王之無成勞也。雖四方之諸侯,則何實以事吳?敢使下臣盡辭,唯天王秉利
度義焉!」